EN 1009-2:2020《礦物和類似固體材料機械加工機器 - 安全 - 第 2 部分:進料機械和連續處理設備的具體要求”。EN 1009-2:2020標準與EN 1009-1:2020一起使用,規定了用于采石、回收和加工礦物及副產品的進料機械和連續處理設備的設計和構造的安全要求及其驗證。具體如下:
一、EN 1009-2:2020范圍
明確適用于礦物及類似固體材料機械加工中的進料機械和連續處理設備,包括但不限于各種給料機、輸送機等用于將物料連續輸送至加工設備的機械裝置。
二、EN 1009-2:2020安全要求
1.機械防護:設備的所有運動部件,如皮帶、鏈條、滾輪、螺旋軸等,都應配備可靠的防護裝置,防止人員意外接觸造成傷害。防護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能夠承受正常運行和可能的異常沖擊。例如,皮帶輸送機的皮帶輪應安裝防護罩,防護罩的開口尺寸應符合相關標準,防止手指或其他物體伸入。
2.電氣安全:電氣系統應符合相關電氣安全標準,具備良好的絕緣、接地和過流保護等措施。設備的電氣控制柜應密封良好,防止灰塵和水分進入,避免電氣故障。同時,應設置明顯的電氣危險警示標志,提醒操作人員注意電氣安全。
3.緊急停止裝置:進料機械和連續處理設備應配備易于操作的緊急停止按鈕,且按鈕應安裝在顯眼位置,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操作人員能夠迅速按下按鈕停止設備運行。緊急停止裝置應能夠切斷設備的動力源,并保持停止狀態直至故障排除。
4.物料流動控制:設備應具備有效的物料流量控制裝置,以確保物料能夠均勻、穩定地輸送至后續加工設備。防止物料堵塞、溢出等情況發生,避免因物料堆積造成設備損壞或安全事故。例如,給料機應能夠根據后續設備的進料需求自動調節給料速度。
5.穩定性要求:設備的結構設計應保證其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防止因振動、沖擊等原因導致設備傾斜、倒塌。對于大型的進料機械和連續處理設備,應進行穩定性計算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如增加支撐結構、地腳螺栓等。
6.噪聲與粉塵控制: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和粉塵應符合相關環境標準和職業健康安全標準。應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安裝消聲器、減震墊等,降低設備運行噪聲對周圍環境和操作人員的影響。同時,應配備粉塵收集裝置,減少粉塵排放,保護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7.維護與檢修通道:設備的設計應考慮到維護和檢修的方便性,提供足夠的通道和空間,便于維修人員進行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和故障排除。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且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能夠承受維修人員和維修工具的重量。
8.安全標識與警示:在設備的顯眼位置應設置清晰、明確的安全標識和警示標志,提醒操作人員注意設備的危險部位、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安全標識應符合相關標準,采用易于理解和識別的圖形、符號和文字。
三、EN 1009-2:2020防護裝置的類型和安裝要求
固定式防護欄:用于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如設備的傳動部位、物料進出口等。防護欄的高度、間距和強度應符合標準要求,欄桿之間的間距應防止人員通過,且應牢固地固定在設備或地面上。
活動式防護門:在需要頻繁操作或檢修的部位,可設置活動式防護門。防護門應配備可靠的門鎖裝置,只有在設備停止運行且安全條件滿足時才能打開,門關閉后應能夠自動鎖定。
防護罩:對于旋轉部件、皮帶輪、鏈輪等,應安裝防護罩。防護罩應完全覆蓋危險部件,且與設備的連接應牢固可靠,防止在設備運行過程中防護罩脫落或松動。
四、EN 1009-2:2020操作與維護的安全要求
操作人員培訓:操作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熟悉設備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程序。只有經過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的人員才能操作設備。
操作規范制定:應制定詳細的設備操作規范,明確設備的啟動、停止、運行參數調整、物料添加等操作步驟和要求。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參數或進行違規操作。
日常維護檢查:設備的日常維護檢查應包括設備的外觀檢查、潤滑系統檢查、電氣系統檢查、防護裝置檢查等內容。維護人員應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的潛在故障和安全隱患。
定期檢修計劃:應制定設備的定期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全面的檢修和維護。檢修內容包括設備的解體檢查、零部件更換、性能測試等,確保設備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在檢修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安全規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給料機械連續搬運設備CE認證流程:
1.確定認證模式
- 一般采用Module B+Module C2或Module B+Module D的認證模式 。Module B是型式檢驗,Module C2是生產大貨的隨機抽檢,Module D是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
2.準備技術文件
- 產品描述文件:包括給料機械連續搬運設備的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功能描述、使用范圍等,明確設備的詳細信息,以便認證機構全面了解產品。
- 設計圖紙:提供設備的整體結構設計圖、關鍵部件的詳細圖紙,如給料機的料斗結構、輸送機構的傳動裝置等,展示產品的設計原理和結構特點,證明其符合相關安全要求。
- 使用說明書:編寫詳細的使用說明書,涵蓋設備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維護保養要求、故障排除指南等內容,指導用戶正確使用和維護設備,減少因操作不當導致的安全風險。
- 風險評估報告:對設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評估,識別潛在的危險,分析風險的嚴重程度和發生概率,并說明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降低或消除風險,確保設備的安全性。
- 質量控制文件:制定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計劃和相關文件,包括原材料檢驗標準、生產工藝流程圖、關鍵工序的控制要求、成品檢驗規范等,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3.送樣測試
-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給料機械連續搬運設備樣品,送往符合資質要求的實驗室進行各項測試,如:
- 性能測試:檢測給料機的給料精度、輸送能力、物料適應性等性能指標,確保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能夠穩定、高效地運行,滿足生產需求。
- 安全性能測試:進行防護裝置的有效性測試、電氣安全測試、機械穩定性測試等,檢查設備是否具備足夠的安全性能,防止操作人員受到意外傷害,如防止人員接觸到運動部件的防護欄強度測試、電氣接地連續性測試等。
- 可靠性測試:通過長時間的運行試驗、負載試驗等,評估設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驗證其在規定的使用壽命內能夠正常工作,減少故障停機時間。
4.型式檢驗(Module B)
- 認證機構對提交的技術文件進行詳細審查,包括產品描述、設計圖紙、使用說明書、風險評估報告等,確保文件內容完整、準確,符合EN 1009-2:2020標準的要求。
- 對樣品進行現場檢查和測試,將樣品的測試結果與技術文件中的數據進行對比驗證,檢查樣品是否與申報的產品一致,各項性能指標和安全要求是否達。
- 若技術文件審查和樣品檢驗均合格,認證機構將頒發型式檢驗證書,證明產品的設計和樣品符合EN 1009-2:2020標準。
5.生產大貨的隨機抽檢(Module C2)或生產過程質量控制(Module D)
- Module C2:在生產過程中,認證機構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抽樣方法,對生產線上的產品進行隨機抽檢。抽檢的產品將再次進行各項測試,以驗證批量生產的產品是否與通過型式檢驗的樣品保持一致,是否持續符合EN 1009-2:2020標準的要求。若抽檢產品全部合格,則可獲得Module C2證書。
- Module D:制造商需建立完善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并接受認證機構的審核。認證機構將對制造商的原材料采購、生產工藝、質量檢驗等環節進行檢查,評估其質量控制能力和生產過程的穩定性。若審核通過,則可獲得Module D證書 。
6.加貼CE標志
- 在獲得Module B與Module C2或Module D證書后,制造商即可在給料機械連續搬運設備及其包裝上加貼CE標志,表明產品符合歐盟相關法規和EN 1009-2:2020標準的要求,可以在歐盟市場上自由流通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