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S認證全指南:申請流程、測試標準及有效期詳解

 點擊:0     |      2025-04-22

RoHS 認證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主要用于規范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工藝標準,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


 一、RoHS認證簡介  

   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有害物質限制指令)是歐盟針對電子電氣設備(EEE)中有害物質的強制性法規,最新版本為 RoHS 3(2011/65/EU),并經過多次修訂(如2025年新增4項鄰苯二甲酸酯)。  


 二、RoHS認證申請流程  

 1. 企業自檢與材料評估  

 步驟1:確定產品范圍  


   確認產品是否屬于RoHS管控的11類電子電氣設備(EEE)。  


   豁免產品(如軍工、航天設備)需提供證明文件。  


 步驟2:拆解分析(BOM表)  

   列出所有均質材料(如塑料、金屬、焊料、涂層等)。  


   重點關注高風險部件(如電池、PCB、線纜、涂料)。  


 步驟3:供應鏈材料聲明  

   要求供應商提供 RoHS合規聲明 及 第三方檢測報告。  


 2. 實驗室檢測(關鍵步驟)  

 測試方法:  

   XRF篩查(快速初篩,適用于Pb、Cd、Hg、Cr等金屬)。  


   化學分析法(GC-MS、ICP-OES等,精確檢測有機物如鄰苯二甲酸酯)。  


   依據標準:EN IEC 62321-2024。  


 測試樣品:  

   需提供 完整產品+關鍵部件(如電源模塊、外殼、線纜)。  


   均質材料需單獨檢測(如塑料中的增塑劑)。  


 3. 文件準備與認證申請  

 技術文件(Technical File):  


   產品結構圖、BOM表、材料聲明、檢測報告。  


   豁免申請(如適用)。  


 符合性聲明(DoC):  

   聲明產品符合RoHS要求,需企業負責人簽署。  


 三、RoHS測試標準  

歐盟 RoHS 指令(2011/65/EU)限制的有害物質及限量標準如下:

   鉛(Pb):限量為 1000ppm(即 0.1%)。鉛在電子電氣設備中可能存在于焊接材料、電線電纜的絕緣層等部位。過量的鉛會對人體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造成損害。


   汞(Hg):限量為 1000ppm(即 0.1%)。汞常用于一些熒光燈、開關等部件中。汞及其化合物具有高毒性,會對人體的腎臟、神經系統等產生嚴重危害。


   鎘(Cd):限量為 100ppm(即 0.01%)。鎘可能存在于電池、顏料、塑料穩定劑等材料中。長期接觸鎘會導致腎臟疾病、骨骼疾病等健康問題。


   六價鉻(Cr6+):限量為 1000ppm(即 0.1%)。六價鉻常用于金屬表面處理、電鍍等工藝。它具有強氧化性和腐蝕性,對人體皮膚、呼吸道等有刺激和致癌作用。


   多溴聯苯(PBB):限量為 1000ppm(即 0.1%)。多溴聯苯曾被廣泛用作阻燃劑,添加在塑料、橡膠等材料中。它具有生物累積性和毒性,會對人體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造成不良影響。


   多溴二苯醚(PBDE):限量為 1000ppm(即 0.1%)。多溴二苯醚也是一種常用的阻燃劑,其危害與多溴聯苯類似,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2015 年 6 月 4 日,歐盟又在 RoHS 2.0 指令中新增了 4 項鄰苯二甲酸酯物質的限制,分別為:

   鄰苯二甲酸二(2 - 乙基己基)酯(DEHP):限量為 1000ppm(即 0.1%)。


   鄰苯二甲酸丁芐酯(BBP):限量為 1000ppm(即 0.1%)。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限量為 1000ppm(即 0.1%)。


   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限量為 1000ppm(即 0.1%)。


 四、RoHS證書有效期及維護  

 1. 證書有效期  

 RoHS認證無固定有效期,但需符合最新法規(如2025年新增鄰苯二甲酸酯)。  


 企業需 每年更新檢測報告(尤其供應鏈變更時)。  


 2. 維護合規性的關鍵措施  

 定期抽檢(建議每1-2年或材料變更時重新檢測)。  


 供應鏈管理:  

   與供應商簽訂RoHS合規協議。  


   建立高風險材料數據庫(如PVC、回收塑料)。  


 文件更新:  

   技術文件隨法規更新(如歐盟RoHS修訂案)。  


 五、常見問題(FAQ)  

 Q1:RoHS與REACH的關系?  

 RoHS 僅管控10種有害物質,適用于電子電氣設備。

  

 REACH 管控更廣(如SVHC高關注物質),適用于所有化學品。  


 Q3:如何應對RoHS抽查?  

 保留 檢測報告+技術文件 至少10年。

  

 確保供應鏈可追溯(如原材料批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