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耐火等級?耐火等級主要區別是什么?

 點擊:0     |      2024-12-30

一、耐火等級定義

   - 耐火等級是衡量建筑物或建筑構件在火災中抵抗火焰燃燒、維持結構穩定性以及阻止火勢蔓延能力的一種分級標準。它是通過對建筑構件(如墻、柱、梁、樓板、屋頂等)進行標準耐火試驗,根據試驗結果來確定建筑物的耐火性能等級。

耐火等級

二、耐火極限的概念與組成要素

   - 耐火極限:是指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建筑構件、配件或結構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至失去承載能力、完整性或隔熱性時止所用時間,用小時(h)來表示。


   - 承載能力:是指在火災作用下,建筑構件能夠承受規定的荷載而不發生破壞或過度變形的能力。例如,一根鋼梁在火災中,如果能夠持續承受建筑物上部結構傳來的重量而不發生坍塌,就說明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了承載能力。


   - 完整性:指在火災中,建筑構件防止火焰和熱氣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現火焰的能力。比如一堵防火墻,在規定時間內其一面受到火焰燃燒,而另一面沒有火焰穿出,就體現了防火墻的完整性。


   - 隔熱性:是指建筑構件在火災中阻止熱量從一側傳遞到另一側的能力。例如,樓板在火災時能夠阻止火焰上方的高溫熱量傳遞到下方,使下方的空間在一段時間內溫度不會急劇上升,這就是隔熱性的體現。


三、耐火等級的劃分依據

   - 建筑構件的材料特性: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燃燒性能,一般分為不燃材料、難燃材料和可燃材料。不燃材料(如鋼材、混凝土、磚等)在火災中不會燃燒,所以由這些材料構成的建筑構件耐火性能相對較好;難燃材料(如經過防火處理的木材)在火災中有一定的阻燃性;可燃材料(如普通木材)則容易燃燒。


   - 建筑構件的結構形式:構件的結構形式會影響其在火災中的表現。例如,同樣是墻體,實心磚墻比空心磚墻在火災中的穩定性和隔熱性可能更好,因為實心磚墻有更多的材料來承受熱量和保持結構完整。


   - 防火保護措施:對建筑構件采取的防火保護措施也會影響耐火等級。如對鋼結構構件涂刷防火涂料,能夠在火災時延緩鋼結構升溫速度,從而提高其耐火極限,使其所屬建筑的耐火等級得到提升。


四、 耐火等級的重要性

   - 人員安全保障:在火災發生時,建筑物具有較高耐火等級能夠為人員疏散提供足夠的時間。例如,在高層住宅中,樓梯間等疏散通道的墻體和門如果有較高的耐火等級,就能在一段時間內阻止火勢蔓延,保證人員安全撤離。


   - 財產保護和火勢控制:耐火等級高的建筑物可以有效控制火勢的蔓延范圍,減少火災對建筑物內財產的損害。同時,也有助于消防人員進行滅火和救援工作,降低火災造成的整體損失。


五、 耐火等級的區別

1. 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差異


   - 不燃性構件在不同等級中的體現

      - 在一級耐火等級建筑中,所有主要建筑構件如承重墻、柱、梁、樓板、屋頂承重構件等都是不燃性的。例如,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材料在火災中不會燃燒,能有效阻止火勢蔓延,為人員疏散和消防救援爭取更多時間。


      - 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主要構件除吊頂可為難燃性外,其余也是不燃性的。相比一級,其對吊頂的要求稍寬松,這是因為吊頂在建筑結構中的承重和防火分隔作用相對較小,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災蔓延。


      - 三級耐火等級建筑除吊頂和隔墻可為難燃性外,屋頂承重構件和疏散樓梯要求為不燃性。這里的難燃性構件在火災中有一定的阻燃作用,但與不燃性構件相比,燃燒性能稍差。


      - 四級耐火等級建筑中除防火墻為不燃性外,其余構件為難燃性和可燃性。這意味著在火災發生時,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大部分構件更容易受到火災影響,火勢蔓延的風險相對較高。


   - 不同燃燒性能構件對火災的影響

      - 不燃性構件在火災中不會燃燒,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阻止火焰和熱量的傳遞。例如,不燃性的防火墻可以將火災限制在一定區域內,防止火勢向其他區域蔓延。


      - 難燃性構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火災的蔓延速度,因為它們需要在較高的溫度和較長的時間作用下才會燃燒。但一旦燃燒,仍會釋放熱量和煙霧,對建筑內的環境產生影響。


      - 可燃性構件在火災中容易燃燒,會迅速釋放大量的熱量、煙霧和有毒氣體,加速火勢蔓延,對人員安全和建筑結構完整性構成嚴重威脅。


2. 耐火極限時間的不同

   - 各耐火等級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要求。

      - 一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承重墻耐火極限一般不低于3.0小時,梁不低于2.0小時,樓板不低于1.5小時。這些較長的耐火極限時間能夠保證建筑在火災發生后的較長時間內維持結構穩定,保障人員安全和消防救援的順利進行。


      - 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承重墻耐火極限不低于2.0小時,梁不低于1.5小時,樓板不低于1.0小時。相比一級,其耐火極限時間有所減少,在火災中的抵抗能力也稍弱。


      - 三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承重墻耐火極限不低于1.5小時,梁不低于1.0小時,樓板不低于0.75小時。這種耐火極限時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應對火災,但對于長時間的火災,建筑結構可能會更快地失去穩定性。


      - 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承重墻耐火極限不低于1.0小時,梁不低于0.5小時,樓板不低于0.25小時。其耐火極限時間較短,在火災中建筑結構可能較快地受到破壞。


   - 耐火極限時間對火災應對的影響。

      - 較長的耐火極限時間為人員疏散提供了更充裕的時間。例如,在一級耐火等級的高層建筑中,人員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從較高樓層通過樓梯疏散到安全區域。


      - 對于消防救援來說,耐火極限長的建筑能讓消防人員在更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滅火和救援工作。而耐火極限短的建筑可能在消防人員到達之前就已經出現結構坍塌等危險情況,增加了救援的難度。


      - 從控制火勢角度看,耐火極限長的建筑構件能更好地阻止火勢蔓延,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相反,耐火極限短的建筑在火災中更容易導致火勢擴大,使火災范圍難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