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防護服和焊接防護服的CE認證標準在適用范圍、具體性能要求及測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同。
一、主要認證標準
阻燃防護服:常見的認證標準有EN ISO 11612:2015等。該標準適用于多種旨在防止熱和火焰危害的防護服,包括但不限于阻燃服、熱防護服、電力設施防護服等。
焊接防護服:主要認證標準如EN ISO 11611:2015,專門針對焊接及相關工藝中使用的防護服,如焊接夾克、長褲、頭罩、圍裙、袖子和手套等。
二、性能要求差異
1.阻燃性能
阻燃防護服:更強調整體的阻燃性能,要求材料在接觸火焰時能有效阻止火焰蔓延,具有較低的火焰傳播速度,且在離開火焰后能迅速自熄,余焰和余輝時間較短。
焊接防護服:除了基本的阻燃性能外,還需重點考慮在焊接操作產生的高溫、強光等特殊環境下的阻燃效果,對抵抗瞬間高溫火焰的能力要求較高。
2.熱防護性能
阻燃防護服:需具備良好的隔熱性能,能阻擋熱量的傳遞,使人體在高溫環境下保持相對較低的體表溫度,減少熱量對人體的傷害。
焊接防護服:不僅要隔熱,還需能承受焊接過程中產生的輻射熱和對流熱,對輻射熱和對流熱的防護性能有特定要求,以確保在焊接操作時能有效保護人體免受熱量侵害。
3.抗熔融金屬飛濺性能
阻燃防護服:一般情況下,對抵抗熔融金屬飛濺的要求相對較低,除非是在一些可能接觸到少量熔融金屬的特殊場景中。
焊接防護服:由于焊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熔融金屬飛濺,因此抗熔融金屬飛濺性能是焊接防護服的關鍵性能指標之一,要求防護服能有效阻擋熔融金屬滴的滲透和粘附,防止燙傷人體。
三、測試方法不同
1.火焰蔓延測試
阻燃防護服(EN ISO 11612:2015):根據ISO 15025進行測試,包括表面點火和邊緣點火測試,評估火焰在材料表面的蔓延情況、是否產生孔洞以及余焰和余輝時間等。
焊接防護服(EN ISO 11611:2015):同樣依據ISO 15025,但在具體評判標準上可能因焊接場景的特殊性,對火焰蔓延的限制更為嚴格,例如可能要求火焰蔓延的距離更短,余焰和余輝時間更短。
2.熱防護測試
阻燃防護服
對流熱測試:按照ISO 9151進行,將樣品保持在火焰上方,用量熱計測量樣品頂部溫度升高情況,確定溫度升高24°C前樣品可保持暴露的時間,根據時間劃分不同的防護等級。
輻射熱測試:依據ISO 6942,織物樣品暴露在輻射熱下,用量熱計記錄樣品背面溫度,測量溫度升高24°C前樣品可保持暴露的時間來劃分等級。
焊接防護服
輻射熱測試:依據ISO 6942,1級要求防護時間≥7秒;2級要求防護時間≥16秒,主要關注在焊接輻射熱環境下的防護時間。
接觸熱測試:焊接防護服可能還會有特定的接觸熱測試要求,如模擬焊接工具或高溫物體與防護服接觸時的熱傳遞情況,評估防護服對接觸熱的防護性能。
3.熔融金屬飛濺測試
阻燃防護服:通常不是必測項目,只有在特定環境需求時才進行類似測試,測試要求和等級劃分相對不那么嚴格。
焊接防護服(EN ISO 11611:2015):根據ISO 9150進行測試,確定使織物背面溫度升高40°C所需的熔融金屬滴數,1級≥15滴;2級≥25滴,通過滴數來嚴格衡量防護服對熔融金屬飛濺的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