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范圍方面
EN 1073 - 1:適用于用于保護身體和呼吸道免受包括放射性污染在內的固體空氣傳播顆粒的壓縮空氣管路通風防護服。這種防護服主要是在有放射性固體顆粒污染風險的環境中,通過壓縮空氣管路通風來為使用者提供防護,重點在于通風式防護,一般用于對防護要求較高、可能接觸高濃度放射性固體顆粒的工作場景。
EN 1073 - 2:適用于非通風型防放射性顆粒污染防護服,用于保護穿著者的身體、手臂和腿部免受放射性顆粒污染,但可與其他防護配件(如靴子、手套、呼吸防護設備等)配合使用,主要針對非通風式的防護服,應用場景相對更廣泛,比如在放射性污染程度相對較低或者通風設備不易配備的環境中使用。
2.設計要求方面
EN 1073 - 1:由于是通風式防護服,在設計上要著重考慮通風系統的集成。例如,需要合理設計壓縮空氣管路的布局,確保通風效果良好,能夠有效防止放射性固體顆粒在呼吸區域和身體表面的沉積。同時,對于通風系統與防護服主體的連接部位,要保證密封良好,防止污染物從這些部位進入。
EN 1073 - 2:非通風型防護服的設計更注重自身材料的防護性能和整體的密封性。比如,在領口、袖口、褲腳等部位要采用有效的密封設計,像使用彈性收口材料或者密封拉鏈等方式,減少放射性顆粒從這些部位進入的可能性。并且,在考慮與其他防護配件配合使用時,其接口部分的設計要方便連接且保證防護的連貫性。
3.性能要求方面
抗滲透性和過濾效率:
EN 1073 - 1:因為有通風系統輔助,在抗滲透性和過濾效率方面,可能會結合通風系統的過濾裝置來達到更好的防護效果。例如,通風系統中的空氣過濾器可以對進入的空氣進行高效過濾,去除放射性固體顆粒,同時防護服材料本身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抗滲透性,防止顆粒從其他途徑進入。
EN 1073 - 2:主要依靠防護服材料自身的性能來實現抗滲透性和過濾。這就對材料的致密性、物理和化學結構等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材料本身能夠有效地阻擋放射性顆粒的滲透和穿透。
呼吸阻力(針對含呼吸防護部分):
EN 1073 - 1:由于有壓縮空氣管路通風,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呼吸阻力相對較小。其通風系統能夠為使用者提供足夠的正壓空氣,使呼吸更加順暢,不過在設計和測試時,需要確保通風系統故障時呼吸阻力也能在可接受范圍內。
EN 1073 - 2:如果配備呼吸防護部分,由于沒有通風系統輔助,其呼吸阻力可能會相對較大。因此,在設計呼吸防護部分時,要通過優化過濾材料和通氣結構等方式,盡量降低呼吸阻力,同時滿足防護要求。
4.測試方法方面
防護性能測試:
EN 1073 - 1:在測試防護服的防護性能時,除了對防護服材料本身進行測試外,還需要對通風系統的防護效果進行測試。例如,通過模擬放射性固體顆粒在通風環境下的傳播,檢測通風系統的過濾效率和整個防護服的綜合防護能力。
EN 1073 - 2:主要是對防護服材料進行直接的抗滲透性、抗穿透性等測試。比如,使用模擬放射性顆粒的測試物質,在規定的壓力、時間等條件下,檢測防護服材料對這些顆粒的阻擋能力。
舒適性測試(如透氣性能):
EN 1073 - 1:對于透氣性能的測試,由于有通風系統,可能會關注通風系統對空氣的交換效率和使用者的熱濕舒適性。例如,通過測量通風系統的進氣量和排氣量,以及防護服內的溫度、濕度變化等,來評估其舒適性。
EN 1073 - 2:在測試透氣性能時,主要是考慮防護服材料自身的透氣性能。由于沒有通風系統輔助,材料需要在保證防護性能的同時,盡可能地讓使用者感覺舒適,測試方法可能包括測量水蒸氣透過率等指標來評估透氣性能。